《周易》以卦爻为符号,以卦爻辞为语言,目的在于探索宇宙以及人生变易规律,阐述人类应宇宙变化的法则,主为“天、地、人三才合一”。 

    天文历法对人类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宇宙间的自然现象
    八卦认为,宇宙是太极生两仪,两仪而生四象,四象又生八卦而逐渐形成。这实际上与现代宇宙演化学相暗合。现代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形成于一个“奇点”,在此之前是一个没有空间和时间的物理世界,并猜想,这可能是一个由“正能量”和“负能量”互相抵消的“乌有”的非宇宙。当现代人使用科学哲学新历史主义的溯因法,进行倒行研究时,他们重建宇宙的形成过程,从宇宙年谱中推出宇宙的演化图式,竟然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相生图式暗合。
    事实上,八卦最初代表的也是八种自然现象,而伏羲在创造八卦过程中,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才画出八卦。可见,八卦成列以天地定位为中心,“日、月、星、辰之行,度运数、十日、四时之属,凡丽于天之文者,八卦无不统之。”八卦首先观于天象,将天象日辰变化与八卦成象形成对应关系。
    确实,八卦所包括宇宙间的自然现象,如天、星辰、雷电、气象、寒暑等等,都对人体生命有着重要影响。《周易·系辞》曰:“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八卦中还有“月几望”、“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日中见斗”、“日昃之离”等诸多天象运行记载。《周易·系辞》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也指太阳月亮交相推移而光明常生。“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寒暑季节交相推移而年岁形成。
 
    十二消息卦
    这是由乾坤两卦相互推移而形成的十二卦,依阴阳消息的次序排列为: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等。这十二卦,代表一年十二个月。
    《周易参同契》说:“变易更盛,消息相因,终坤始复,始循连环。”其阴爻、阳爻的变化,体现了阴阳两气消长的过程。从复到乾,阳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阴爻逐渐减少,表示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为阳息阴消的过程。从姤卦至坤卦,阴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阳爻逐渐减少,表示阴气逐渐增强,阳气逐渐减弱,为阴息阳消过程。
 
    具体说来,十二月阴阳消息变化如下:
    1、复卦一阳生,阳在初九,夏历十一月。
    2、临卦二阳生,阳在九二,夏历十二月。
    3、泰卦三阳生,阳在九三,夏历正月。
    4、大壮卦四阳生,阳在九四,夏历二月。
    5、夬卦五阳生,阳在九五,夏历三月。
    6、乾卦六阳生,阳在上九,夏历四月。
    7、姤卦一阴生,阴在初六,夏历五月。
    8、遁卦二阴生,阴在六二,夏历六月。
    9、否卦三阴生,阴在六三,夏历七月。
    10、观卦四阴生,阴在六四,夏历八月。
    11、剥卦五阴生,阴在六五,夏历九月。
    12、坤卦六阴生,阴在上六,夏历十月。
 
    在十二消息卦中,“二至二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消长转折时期。冬至、夏至为每年阴阳之气接合之时;春分、秋分则为每年阴阳之气分离之时。春分日,昼夜长短相等,以后阴阳分离,日昼渐长,夜渐短,阴退而阳进,以“大壮”表示。时至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为阳极阴生之时,用“夬卦”表示则夏至一阴生。秋分之时,与春分相反,阴进而阳退,夜渐长昼渐短,以“观卦”表示。冬至日,则白昼最短,夜最长,为阴气极至而阳生之时,用“复卦”表示则冬至一阳生。
    十二消息卦反映了阴阳变化与天体运行和四季变化的规律,是创立我国天文历法的基础。十二渻卦还可以用来表示人的生命之生、长、老、死的进程。
 
    八卦中的气象记录
    《周易》中有许多关于气象的记录和论述,据初步统计,专门论及气象方面的信息,达二十四卦之多。如:
    《坤卦》:“履霜,坚冰至。”
    《鼎卦》:“方雨亏悔,终吉。”
    《丰·象》:“雷电皆至,丰。”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这些记录为后人研究古代气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周易·泰·彖》:“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宇宙万物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是一个动态平衡结构,在运动之中保持相对稳态。因此,无论是宇宙间的自然现象还是十二消息的阴阳消长,它们都在宇宙之中循环不已,“天地节,而四时成”(《节·彖》),“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恒·彖》)
 
    人与天地宇宙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离不开宇宙所赋予的自然环境,而宇宙间的运动变化又折射在人身体上,宇宙与人体在各自的运动过程中,具有相互感应的效应。《周易·系辞》总结说:‘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所以,天人相应,方可占天以应人事,观象以知吉凶。人的生命健康与宇宙天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6317344167 2024-08-22 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