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祝寿礼仪行为是与生命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心理上极度延续生命、逃避死亡,致使中国人在祝寿礼仪活动上常常表现出浓厚的神秘色彩。在传统时代,有些人经常会故意躲避某些祝寿活动,因为他们担心做了这些活动后会影响自己的寿命;有些人经常会在自己的寿日中加入许多奇怪的禳解行为,希望通过这些行为帮助他们逃过生日中的某些关口。
总之,在传统的中国民间社会中,祝寿活动经常受到一只无形的神秘之手控制,这只神秘之手就是所谓的祝寿文化。
1、做九不做十
观察祝寿文化的人可以通过大量的实例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中国人在举办祝寿活动时,经常有做“九”不做“十”的习俗。本来逢上五十、六十、七十和八十等这类整十岁寿辰,是最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日子,然而许多人却偏要将其提前到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岁时来举行庆祝仪式,而到了整十岁生日时,却反而默默无闻,无所表示了。此中原因,正与人们祝寿行为上的某些迷信心理有关。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十”有着“到头”、“顶点”的意思,做了整十岁的生日,似乎就会将寿做完了,这当然是很不吉利的。因此,人们便经常要将整十岁的寿辰提前到逢九的寿辰来做,以表寿运永远没有尽头。“做九不做十”的祝寿习俗之所以在一部分中国民众的生活行为中广为盛行,还由于“九”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九”与“久”相谐,寓有生命长久、时日持久等等的意义,这对于祝寿之人希望长寿的心理当然是较为相称的。
与“做九不做十”相类似的,还有“做三不做四”之类的说法:“贺三不贺四,贺四要淘气”、“活人不拜四十,死人不拜四七”。之所以要做三十而不做四十,是因为“四”与“死”谐音,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故四十岁寿辰是不应该大肆渲染庆贺的。中国民间过去还有一些根据性别而形成的祝寿禁忌形式,例如有些地方认为男人不应该做三十岁生日,而女人则不应该做四十岁生日,这叫做“男人不做三,女人不做四”。
2、寿关——六十六,吃块肉
现代人或许已经很少知道什么是寿关,但是在传统时代,寿关之类的阴影却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谓寿关,也就是指生命过程中的关口,它们是决定人们安危祸福、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被中国传统民众认为是寿关的年龄数有许多个,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六十六岁。俗语云:“六十六,天皇老子吃块肉。”意思是到了六十六岁时寿命要被上天夺走,情况十分危急。除了六十六岁以外,五十五、七十三、八十四,以及各种“明九”和“暗九”等等的年龄数也经常被旧时百姓认为是寿命中的关口。俗语云:“人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意思是到了五十五、七十三、八十四这些年龄数时,阎王就要来向你索命,生命很难持久。其实人到了五十多岁以上的年龄时,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死亡概率有所增加,这是很正常的自然规律,但是人们却偏要将这种现象与命运、鬼神密切联系起来,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难以渡过生命中的某些关口,或者受到鬼神的惩罚所造成的。
所谓“明九”和“暗九”之类的说法,也是中国寿运观念的一种表现。“明九”是指带“九”字的年龄数,如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暗九”是指“九”的倍数年龄,如五十四、六十三、七十二、八十一。人们认为,所有这些带有九或九的倍数的岁数都是人生中的关口,届时必须采用各种手段祈福消灾,才能安全渡过关口,以保生命不息。
寿关禳解的各种方式大都是在寿诞之日进行的,根据各种寿关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习俗禳解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过去北京地区的民众在过五十五岁寿关时,先要向阎王献一道祈求增福延寿的表文,在祝寿活动结束后由寿者亲自焚化表文,然后把一些现钞扔在街上,表示驱邪逐灾之意。六十六岁被认为是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关口。因此禳解的方式也最为繁多。上海地区的民众过去凡遇家中老人六十六岁生日时,女儿要准备猪肉六十六块,让做寿的父母一餐吃完,这是表示将灾祸转移到猪肉的身上,以后父母便可以太平无事之意。浙江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只是在六十六块肉之中,要先拿出两块,一块敬天,一块敬地,其余的再给父母享用。北京地区的人们过六十六岁寿日时也很有意思,他们要杀猪宰羊并将其肉拿到路上去散发于众,意为肉已掉过,今后寿者就可以消灾弭祸,高枕无忧了。在为父母做六十六岁生日时,家中的女儿还有为父母献红色衣裤、红色腰带等等习俗,中国人历来将红色视为吉祥之色,在父母六十六岁生日时献红色衣裤,很明显是含有以正压邪、以吉驱凶等等的意蕴。
寿关禳解的传统时代的人们为了延长寿命、逃避死亡而采取的一种幻想性手段。它们表现了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水平不高的传统社会中的人们对于生命问题的歪曲理解和天真观念。现今,六十六岁吃六十六块肉,穿红色衣服之类的行为虽然仍然有所存在,但其意义却与以前大为不同,已经变成人们为了增添祝寿喜庆气氛而采取的一种娱乐方式,或者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老人关心、爱护之意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