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祥寿礼——寿桃、寿糕与寿面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最为常见的寿礼形式是寿桃、寿糕与寿面等的物品。祝寿礼品大多具有祝吉祈祥的色彩,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持久、寿运永继的强烈仱和迫切心愿。
出于吃桃可以延年益寿的心理,千百年来,中国民众在自己的亲友寿诞之时总是喜爱以寿桃作为赠送礼品。寿礼上所用的寿桃一般都是用面粉或米粉做的,其形状下圆上尖,酷如桃形,寿桃的颜色大都为红色,桃嘴上还要点上一个红点。寿桃的里面,有时还包有一些豆沙、松子、百果等的甜馅。赠送寿桃的数量也是很有讲究的,有的地方赠送寿桃的数量必须为九枚,有的地方赠送寿桃的数量必须为八枚,以表八福长寿。也有的地方是按寿者的年龄来赠送寿桃的。
例如六十岁寿诞便送六十枚寿桃,七十岁寿诞便送七十枚寿桃。赠送寿桃时一般不能平放,而是要将其层层相叠堆成尖塔状,然后装入红漆盘中。这样的摆放方式也有着预祝寿者寿高命长,鸿福齐天的寓意。过去一些帝王祝寿时,臣子还要特意制作一些大寿桃作为寿礼相送。相传有一次周文王寿诞之日,他的臣下命厨师特意制作了一枚大寿桃,将此桃剖开后,里面露出精美鲜艳的九十九枚小桃,暗示文王子孙满堂,多福多寿之意。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子寿桃”。后来,这种百子寿桃经常被许多大臣们作为奉献给皇帝寿诞之日的贵重礼品。
糕之所以成为民众中一种沿袭甚久的祝寿礼品,也与某种吉祥寓意有关。在中国人的语音中,“糕”与“高”相谐,有“高兴”、“高升”、“抬高”等吉祥寓意,因此糕经常成为传统时代人们十分喜爱的食品,并成了传统时代的人们用来表示祈祝长寿、幸福之意的寿礼形式。寿糕大都也是用面粉或米粉制成的,其形状如同一个绕线板,由两块梯形状的糕对叠粘搭而成,颜色粉红或深红,俗称“定胜糕”。赠送寿糕时,也必须一个个地将其放入红漆盘中,堆成塔状,较为讲究的还要在上面放上一些粉捏的吉祥人物塑像,如八仙、寿星、王母等等。
说到传统的吉祥寿礼,恐怕更不能遗漏在中国的生日礼仪文化中具有很大影响的寿面。中国人爱吃寿面,也爱送寿面。过去一些富裕人家凡有亲友大寿之时,便要专门派人用竹篮或竹筐抬送寿面于其家中,寿面的长度多在三尺以上,分量重达十余斤,一般还要凑成双数,如或为十二斤,或为十六斤。摆放寿面时也要像赠送寿桃寿糕一样,必须给人以“高耸”的感觉。它们大都被装成一束束的面束,盘成高高的塔形,外面再罩以红绿缕纸拉花。然后放入木盘中。经过这样的装饰,寿面那种吉祥喜庆的色彩跃然而现。清人徐珂《清稗类钞》中云:“馈人以生米面及炒热之面,面条长,取其绵绵不断长寿之意也。”这正是赠送寿面的最根本的目的。人们希望通过自己所送的寿面,表达出一种祈祝做寿者长命百岁、永享天年的心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所送的寿面,塑造出一种浓浓的喜庆氛围,让全家族共同为长寿之人欢腾雀跃、隆重庆祝。
2、文人雅品——寿幛、寿屏与寿联
中国传统寿礼形式中的另一个重要的类别,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为主要目的,具有较高语言艺术价值的寿幛、寿屏与寿联。这类寿礼最受那些文人雅士和封建士大夫们的喜爱。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于功名事业、道德名节方面的事情十分看重。因此,每到他们寿诞之时,亲友们便为其送上一些赞颂文字,以表彰他们对于国家、社会的贡献、宣扬他们洁身自好、注重修养的高风亮节。这些逢场作戏文字大都被写在布帛、绸缎或经过裱糊的釉子之止,久而久之它们便逐渐演化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经常作为寿礼赠送的寿幛寿屏与寿联。
寿幛大多运用绸缎、绡布或丝绒等布料制成,其形状如中堂(旧时挂在厅堂中央的大幅字画)大小;布料大多为红色,字体则大多为金色,金红相间的寿幛呈现了一种雍容华贵的网格,与祝寿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十分相配。我国祝寿礼仪中赠送寿幛的风气大约起始于明朝,最初出现之时寿幛上的文字数量较多,后来则日益减少,最后甚至简单到整幅寿幛上只剩一个大大的“寿”字,其他一概全免。但最为典型的幛词一般都是四个字,如“大德必寿”、“惟仁者寿”、“松柏同春”、“松鹤延年”、“椿树常青”等。
这些字句既简练概括,又形象生动,即表达了寿者的心情,又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故深得文人雅士们的喜爱。
根据寿者性别的不同,寿幛的用词也有一些区别。
如寿者为男性,送礼之人大多选择“南极星辉”、“仕日方强”之类的幛词用语;而如寿者为女性,送礼之人则大多选择“中天婺彩”、“瑶池益算”等的幛词用语。
寿屏也是一种经常被用来作为赠送于人的文字类礼品,与寿幛不同的是,寿屏上的赞颂文字一般都是写在一些专门的摆设,如镜架、屏风、座屏上的。
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曾写到贾母做寿时收到十多幅寿屏的情节,这些寿屏制作精良,框上镶嵌着彩绘的装饰,屏中除了赞颂文字以外,有的还织有各种吉祥图案,如寿山寿石、八仙人物、松柏仙桃等等。寿屏的材料大多用玉石、黄杨木制成。
7636489760 2024-10-11 15:03